君子应该具有哪些品质,六种品质


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格? 君, 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, 俗称君主 。 君子, 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 。 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, 国君之子(嫡长子)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, 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 。 后来, 君子一词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、学问修养极高之人的统称 。

君子的道德品质:
君子者 权重者不媚之 势盛者不附之 倾城者不奉之 貌恶者不讳之 强者不畏之 弱者不欺之 从善者友之 好恶者弃之 长则尊之 幼则庇之 为民者安其居 为官者司其职 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 此君子行事之准 孟子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

君子有四不:第一、君子不妄动, 动必有道; 第二、君子不徒语, 语必有理; 第三、君子不苟求, 求必有义; 第四、君子不虚行, 行必有正 。

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, 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, 凡事讲求合乎礼仪、不随便, 每当有所行动, 必定有其用意, 此即所谓不妄动, 动必有道 。

因此, 君子常是非礼勿言, 守口如瓶, 不说空话, 不讲不实在的话 。 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, 因为应说而不说, 有失于人;不应说而说, 则是失言 。 要做个君子, 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 。 君子所言, 都是有意义的话, 慈悲的话, 正义的话 。 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, 说话必定有理 。

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, 对于欲望有所节制, 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 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, 更不会落井下石, 谋求私人利益, 豪取强夺 。 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, 一定是为了国家、为了社会、为了正义, 必定是为民求利, 代众生而求 。

如果是一个君子, 他的一言一行, 都不会随便, 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: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?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?想清楚了, 他才会有所行动 。 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, 另外, 佛教说一个修行人, 其言行必须合乎「八正道」, 所谓八正道, 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、要起正直的念头, 要说正直的话、做正直的事、修正直的行…… 。 做人处事, 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, 也不会有差错 。
何为现代的君子?现代的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? 孔子认为君子有如下品质:
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 。 ”这是对君子人格系统多方面、多层次的界定 。
君子有什么品质 “君子”观念在中国各家中, 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。 虽然, 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, 儒家有圣人、贤人;道家有真人、至人、神人, 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, 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, 真人、至人、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, 世间完人总是不多, 因而一较普遍的、较易至的、较完美的人格典型---君子, 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追求 。 “君子”一语, 广见于先秦典籍 。 《易经》《诗经》《尚书》广泛使用 。 《周易·乾》:“九三, 君子终日乾乾, 夕惕若, 厉无咎 。 ”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 君子好逑 。 ”《尚书·虞书·大禹谟》:“君子在野, 小人在位 。 ”
中国古代君子要有什么品质 第一:【孝】儒家提倡以孝治国, 把孝放在第一位 。 第二:【仁德】儒家讲要有仁爱之心, 君子要以“厚德载物” 。 第三:【礼】“礼乐制度”是诸子百家中儒家特有的规定, 所谓“君君臣臣, 父父子子”等都是礼制的规定 。
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应具备哪三种品质? 对君子的含义要求, 孔子曾言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、听思聪、色思温、貌思恭、言思忠、事思敬、疑思问、忿思难、见得思义 。 ”(《论语·季氏》)讲得比较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