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收了!“鄂系”小麦产量性状表现强劲

本文转自:湖北日报
丰收了!“鄂系”小麦产量性状表现强劲
夏粮丰收季, 湖北麦田捷报频传 。
5月21日-25日, 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对潜江、当阳、钟祥、襄州、天门5地的秋播优质小麦进行实地测产, 我省小麦品种产量性状表现强劲 。 结果显示, 我省选育品种“扶麦368”“鄂麦006”“襄麦46”“楚襄1号”“鄂麦590”平均单产分别比“西农979”增产94.1公斤、72.3公斤、66.3公斤、51公斤和22.5公斤, 增幅分别为22.9%、17.6%、16.1%、12.4%和5.5% 。
5月27日, 稻茬麦高产攻关亩产创新高!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省农科院、华中农业大学等专家, 对曾都区何店镇三岔湖村实施的稻茬麦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测, 实现亩产量594.2公斤, 刷新我省稻茬小麦单产纪录 。 据悉, 稻茬麦高产攻关品种为“鄂麦006”, 集成秸秆粉碎全量还田、增施有机肥、种子包衣、机械播种、机械开沟、无人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、氮肥后移及“一喷三防”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, 解决稻茬小麦单产不高的技术制约 。
6月1日, 小麦单产再刷湖北高产新纪录!专家组对襄州区程河镇孙岗村实施的500亩麦玉“吨半粮”示范片小麦进行实测, 应用品种为“扶麦368”, 机收面积4.68亩, 按照小麦标准含水量13%折算, 亩产达到691.2公斤, 不仅再创我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, 也刷新了该品种在2020年创造的高产纪录 。
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。 我省小麦主要是优质中筋、中强筋品种, 今年的优质品种面积占比达到75%以上 。
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,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, 决定了小麦病虫害常年多发重发, 单产和品质都低于北方小麦优势区 。 针对这个问题, 我省大力开展“看禾选种”, 选育、推广、应用了一大批优质品种 。
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吴祖云介绍, 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着力加强自主创新, “十三五”期间, 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有32个, 其中自主选育品种25个, 占比78%, 是“十二五”期间的8.3倍 。 2021-2022年两年审定的49个小麦品种中, 自主选育品种41个, 占比84%, 其中优质中筋品种12个、中强筋22个, 满足了我省不同产区、不同加工企业生产和加工需求 。 着力改善品种结构, 我省自主选育的襄麦、扶麦、鄂麦等系列优质高产品种得到生产和加工企业认同, 开始大面积推广, 如“扶麦368”和“楚襄1号”两个品种在全省应用面积达130万亩, 占比接近10% 。 着力抓好订单生产, 今年全省小麦订单生产面积达325万亩, 切实提升了农民收益, 比如襄阳市与外省加工企业建立专用小麦订单面积20万亩、黑小麦1万亩, 与本土龙头企业三杰公司的订单面积3万亩, 每斤加价4分钱 。
【丰收了!“鄂系”小麦产量性状表现强劲】下一步, 我省将加大优质小麦应用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力度, 集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小麦高产技术路径或模式, 从而科学指导全省优质小麦品种大面积生产与应用, 促进小麦产能的全面提高和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