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预防禽流感,如何预防禽流感知识


一般人如何预防禽流感? 禽流感,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,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、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。 其特征为鸡群突然发病,表现为精神萎靡,食欲消失,羽毛松乱,成年母鸡停止产蛋,并发现呼吸道、肠道和神经系统的病状,皮肤水肿呈青紫色,死亡率高,对鸡群危害严重 。
(1)流行特点
本病对许多家禽、野禽、哺乳动物及人类均能感染,在禽类中鸡与火鸡有高度的易感性,其次是珍珠鸡、野鸡和孔雀,鸽较少见,其他禽类亦可感染 。
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禽和病尸,病毒存在于尸体血液、内脏组织、分泌物与排泄物中 。 被污染的禽舍、场地、用具、饲料、饮水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。 病鸡蛋内可带毒,当孵化出壳后即死亡 。 病鸡在潜伏期内即可排毒,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。
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,也可从呼吸道或皮肤损伤和黏膜感染,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毒 。 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,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,一般毒株感染,发病率高,死亡率低,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% 。
(2)临床症状
本病的潜伏期为3~5天 。 急性病例病程极短,常突然死亡,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。 一般病程1~2天,可见病鸡精神萎靡,体温升高(43.3~44.4℃),不食,衰弱,羽毛松乱,不爱走动,头及翼下垂,闭目呆立,产蛋停止 。 冠髯和眼周围呈黑红色,头部、颈部及声门出现水肿(图12-1) 。 结膜发炎、充血、肿胀、分泌物增多,鼻腔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,口腔黏膜有出血点,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 。 有时见有腹泻,粪便呈灰、绿或红色 。 后期出现神经症状,头、腿麻痹,抽搐,甚至出现眼盲,最后极度衰竭,呈昏迷状态而死亡 。
【如何预防禽流感,如何预防禽流感知识】图12-1 禽流感
1.健康鸡 2.病鸡头、颈水肿 3.病鸡喉部水肿
(3)病理变化
病鸡头部呈青紫色,眼结膜肿胀并有出血点 。 口腔及鼻腔积存黏液,并常混有血液 。 头部、眼周围、耳和髯有水肿,皮下可见黄色胶样液体 。 颈部、胸部皮下均有水肿,血管充血 。 胸部肌肉、脂肪及胸骨内面有小出血点 。 口腔及腺胃黏膜、肌胃和肌质膜下层、十二指肠出血,并伴有轻度炎症 。 腺胃与肌胃衔接处呈带状或球状出血,腺胃乳头肿胀 。 鼻腔、气管、支气管黏膜以及肺脏可见出血 。 腹膜、肋膜、心包膜、心外膜、气囊及卵黄囊均见有出血充血 。 卵巢萎缩,输卵管出血 。 肝脏肿大、淤血,有的甚至破裂 。
(4)鉴别诊断
①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的鉴别:二者有许多相似症状和病变 。 如体温高(43.3~44.4℃),精神萎靡,不食,羽毛松乱,头翅下垂,冠髯暗红,鼻有分泌物,呼吸困难,发出“咯咯”声,腹泻,后期出现腿脚麻痹等症状,并均有腺胃、肌胃角膜下出血,卵巢充血,脑充血,心冠脂肪有出血点等剖检病变 。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:鸡新城疫病原为新城疫病毒,倒提病鸡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黏液,头部水肿少见,而禽流感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,眼睑、肉髯极度肿胀;新城疫病鸡剖检后主要表现在消化道、呼吸道黏膜外,肝脏、肺、腹膜等也呈现严重出血 。 ②禽流感与禽霍乱的鉴别:二者均有体温高(43~44℃),闭目,垂翅,冠髯紫红,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;并均有全身黏膜、浆膜出血等剖检病变 。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:禽霍乱一般只流行于个别鸡群或小范围地区,禽流感则波及全村或更大范围 。 鸭、鹅对禽流感易感性低,而对禽霍乱则极易感染 。 在病状上,禽流感可见到神经症状,禽霍乱则无此症状,只偶见有关节炎表现 。 在剖检时禽流感可见腺胃乳头出血,并在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环或出血带,禽霍乱则无此病变 。 ③禽流感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:二者均有精神不振,头翅下垂,腹泻等临床症状;并均有腺胃黏膜、肌胃角质膜下层出血等剖检病变 。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: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,病鸡体温升高不明显(仅升高1~1.5℃,10日后下降1~2℃),自啄肛门,腹泻,粪便呈水样或白色黏稠样,微震颤,弓腰蹲伏,眼窝凹陷 。 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、出血 。 琼脂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 。 ④禽流感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鉴别:二者均有打喷嚏,咳嗽,呼吸有啰音,流鼻液,结膜炎,流泪等临床症状 。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: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,病鸡一侧或两侧眶下窦发炎 。 有关节炎,关节肿胀,跛行 。 剖检可见鼻孔、鼻窦、气管、肺浆性黏性分泌物增多,气囊混浊、有干酪样分泌物,关节液黏稠如豆油,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 。

推荐阅读